课程名称:文化地理学
课程类型:课程思政课程
课程负责人:朱竑
课程团队成员:马凌、陈晓亮、杨蓉、张博
朱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人文地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2018年入职welcome皇冠地址百人计划领军教授。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A证)、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华南乡村人地地域系统研究)。
负责人为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础研究战略专家、海南省南海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副主编、人大复印资料《地理》编辑部编委、《旅游学刊》编委、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JEMS 和Cities 客座主编、Tourism Management 等11个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一般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宏观决策重点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重点基金项目、广州市委托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共计30余项;组建省部级创新团队及平台(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华南乡村人地地域系统研究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粤港澳大湾区移民治理与城市发展智库、广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 发表高水平论文(包括 《管理世界》、《地理学报》、Science、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The China Quarterly、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权威期刊,以及其它高影响力的 SSCI 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0 余篇,39 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开展高层次政策咨询(咨询报告获得两位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获评“好报”,并先后获得 11 项省级批示或智库建议);授权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教研奖励荣誉(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文化旅游部优秀旅游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朱竑教授还是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有超过20多年文化地理学的授课和研究经验,是中国文化地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主编国内首本《文化地理学》教材,该教材获得中国地理学会评选的优秀教材。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了系列教研探索,如获得welcome皇冠地址五星级黄大年教学团队称号,获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的支持;基于成果导向(OBE)的引导型教学模式:以《文化地理学》课程为例,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高校)立项;乡愁与乡村地方性重构: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小洲村,获得welcome皇冠地址“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文化地理学》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等。
课程简介: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西方文化地理学研究呈现出显学趋势。国内目前也愈发重视文化地理学课程的设置。一直以来,该课程都是学院多个专业的选修课。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考虑与时俱进性,2021版培养方案中,《文化地理学》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基于新时期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的需求、以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契机,课程通过探究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理论思潮在认识世界、理解“全球-地方”文化生产和消费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空间生产过程;具备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社会文化现象发生、演变、扩散、聚合等能力;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等优良素质的综合型地理人才,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特色:
课程以人地交互作用的人类文明演进观为核心主线,以引人入胜的文化地理学思想和故事为经线,以阐释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纬线,生动有趣地向地理专业学生介绍文化地理学作为地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的关系,从而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学科和范式并举。文化地理学既是一门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一套方法体系。它既有自身的学科属性特征,同时还是一个理解人类世界的“理论透镜”。课程强调以“改变思维模式”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课程中内嵌多种前沿思潮,使得课程天然具有高阶性。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融合中西方文化地理学教材,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和了解思想的基础上,将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和田野学习模式引入到整体课程体系,结合课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参与科研项目。
文化与思政相融。课程基于中国数千年文化元素和文明积淀,结合地域特征,广泛举例扎根祖国大地的思政案例,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总结中国经验和理论、建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培养学科使命感和爱国情怀。